一、有效選擇,落到實處。
二診后分秒必爭,課堂教學更應有效選擇備考內容,優(yōu)化備考策略,落到實處。
我們認為這首要應體現(xiàn)在有選擇地講,有選擇地教。高三備考時間緊張,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足,因此課堂教學應針對沖刺階段學生最有實力提升的點或二診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有所選擇地講。
其次,優(yōu)化備考策略,落到實處。1、必得分考點的策略:加強積累,自我鞏固。2、搶分考點的策略:板塊訓練,重點突破。3、難拿分考點的策略:結合評講試卷分析。
第三,有效訓練,練到實處。我們認為有效的訓練應突破以下三個重點:重點之一:有效選擇訓練材料。我們的訓練材料主要來自近5年各地的高考題和全國卷。重點之二:限時訓練。我們認為,應試能力=答對率+速度時限,高分=限定時限內答完加高答對率。重點之三:答題規(guī)范訓練。目的是糾正答題的隨意性和格式的不規(guī)范性。
二、課后管理,落到實處。
首要應體現(xiàn)在作業(yè)的管理。作業(yè)的量不一定要大,但每天都要有,而且每天或隔天要檢查,還要批改。當然批改形式可以多樣,重要的作業(yè)可全批改,大部分的隨便打個分。對不交作業(yè)的學生,老師在課間或放學時,一定找那些學生,要求他們補做。要求先做后訂正,在題目中做必要的說明。做得好的及時表揚,對不認真的起到促進作用。事實證明:只布置作業(yè),而忽視作業(yè)的檢查,連好的學生也會馬虎對待,而只講不練,效果也會減半。有時試卷講解后,也要馬上收上來看,檢查學生的聽課效果。這樣學生也就不敢不做筆記,習慣養(yǎng)成,效果自見。
其次為學生訂立每周復習目標計劃,細化到每天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的自主復習。
第三,做好成績的統(tǒng)計跟蹤,完善學生的“學習背囊”。二診后引導學生填寫《高考XX科增分點》,明確增分點。每次統(tǒng)測后要求學生填寫數(shù)據(jù)分析,引導他們反思。每次測驗我們題題批改,分不同考點登分,及時反饋,在備課中根據(jù)學生的弱勢有選擇地調整教學步驟及重點。
三、增強信心,反復激勵。
我們都知道,在教學中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我們常覺得在高考備考中起最重要的作用的不是老師而是學生,把他們激發(fā)調動起來,比我們上多少課更有用。而這群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群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看法。老師的光講、空頭的說教不但不湊效,反而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因此,我們認為,老師首先要么不說,一說就是扎到痛處、扎到心里的那種,說得他們心服口服,說得他們不得不做,不能不改變。其次光講一遍不行,要在諸如大測小測小結等適當場合利用電腦結合數(shù)據(jù)反復強調,才能把學習根植進學生的思想觀念中。第三光講不行還得在年級中樹立榜樣,給學生一個范例。
撰文:楊佳順
圖片:無
審核:丁勁松
上傳:楊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