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將首次進行新高考,為了加強“雙新”背景下高一物理課堂教學研究,以更適應新高考模式下的物理質量評價。4月28日上午,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物理老師參加了教師學科專業(yè)能力提升第二階段培訓。
本次培訓是由北京市朝陽區(qū)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張春麗專家?guī)淼闹v座--基于質量評價的高一物理教學建議。以新高考、新教材兩大板塊為核心,聚焦新高考下物理試題的命題特點與新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為高一物理教學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知道評價標準才明確前進目標。因此,張春麗專家首先就老師們最關心的問題:新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來展開介紹。2020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發(fā)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 “一核”“四層”和“四翼”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回答“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為高考的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回答“考什么”的問題;“四翼”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回答“怎么考”的問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從宏觀上介紹了各學科的考查核心。張春麗專家解讀研究后,分析出新高考的物理將以關鍵能力作為考查重心。
什么是能力,關鍵能力的具體含義又是什么?依據教育部印發(fā)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20版)中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張春麗專家將關鍵能力總結為以下五個能力:理解能力 、推理論證能力、模型建構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這五個能力具體在物理教學中指向什么,又在新高考中如何體現,張春麗專家做了細致具體的指導。
首先,理解能力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一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明確含義,適用對象,條件和范圍,能清楚的用文字和數學表達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這是對學生理解知識的本體性要求,也是最基礎的要求。二是要能夠鑒別關于概念和規(guī)律的似是而非的說法,能理解相關知識的區(qū)別和聯系,也就是知識的關聯度。在新高考中多以選擇題的形式來考查學生這兩方面的能力。另外,理解能力還包括領會物理概念規(guī)律涉及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能正確描述研究對象的物理狀態(tài)和物理過程兩個方面。
其次,推理論證能力是在學生具備了理解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的要求,它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已知的物理事實,物理知識,通過分析、推理和論證、得出正確結論并做出正確解釋的能力。從定性、定量和反駁三方面提出了要求。在過往的高考中很少涉及到對不同觀點進行反駁論證的考查,新高考下這也或許會成為一個新的考查點,那么也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理性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由可靠論據進行推理而做出判斷、得出結論的思維習慣。2022年河北、湖南、北京、山東的新高考物理卷已經有所體現。張春麗專家也就論證與質疑的高級推理提供了兩個案例:牛頓第二定律的推理論證和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建立過程。而這兩個案例也非常值得探討研究。
物理是研究自然界物質的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guī)律的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物理更加注重從物理現象中抽象出主要特征,通過類比,想象等方法建構結構關系等物理模型來研究。所以物理的模型建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長期以來物理高考考題都圍繞模型來設計,對學生的知模解模能力的考查偏多。但在新高考下,也開始出現讓學生自主建模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實驗室物理學科的基礎。學生要能夠獨立完成學生實驗,針對具體探究的問題制定實驗探究方案,并能根據得到的實驗數據做出合理結論和評價。在實驗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基礎性的培養(yǎng),更要注重探究性,反思性的提升。交流反思實驗探究的過程與結果,對誤差進行分析和討論,并提出修改和完善建議,是對實驗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提升。
最后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創(chuàng)新能力是學生能夠發(fā)現新問題,獲取新知識,創(chuàng)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張春麗專家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通過閱讀和觀察,提取新知識新方法等新信息。并善于叫新信息和已有知識結合,用于解決新問題。進一步,能夠在面對新穎或復雜的物理情境時,能夠創(chuàng)造性的構建新的物理模型,用新方法新思路解決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根本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張春麗專家重點從以上五方面詳細介紹指導在新高考背景下物理學科的要求和目標,給出了物理教學的實踐方向。關于新教材的特點,從教材的使用者--教師的視角來看,新教材在模塊劃分上有變化,更加突出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顯化科學方法的滲透,問題情境設計濃郁,對接實際科技前沿,特色欄目多彈性大,為教師的教學設計,命題人的出題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豐富的素材。如何用好教材從課程的視角看有以下六個維度: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基于問題教學設計提升課堂品質;基于實驗教學設計開辟思維發(fā)展通道;基于作業(yè)多維設計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基于教材情境素材發(fā)揮評價導向功能;基于單元教學設計促進素養(yǎng)目標落地。
張春麗專家著重強調了一線教師在做課堂設計時,一定要注重教學目標的設立,它是關鍵能力培養(yǎng)的落地,也是教學思路的指向。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嚴格區(qū)分的必要。教學目標不是對教師應該做什么的描述,而且要具體指出學習者通過教學后應該表現出的可見行為的明確表述,是教學可以達到的可測量的教學結果。
本次講座,張春麗專家沒有從頂層設計上談高考改革,而是從具體的教材教學內容,能力要求的角度來交流指導。通過本次講座,老師們進一步的了解了新高考將考查哪些關鍵能力,如何考查以及在平時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模型建構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收獲頗豐,相信在未來的教學中能夠活學活用,提升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為新高考和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撰文:李吉彬
圖片:教科室
審核:曾強
上傳:胡小琴